抗战时期,国学大师马一浮在浙江大学任教。有一段时间,马一浮教授学生们书法,要求学生按规定练字,一天都不能耽误。一次交作业,有一个男生却吞吞吐吐地说练字帖忘在宿舍了。马一浮笑了笑,说:“没事,下午上课时带过来就行了。”班长悄声告诉马一浮,那个男生昨天只顾着踢球,根本没有练字,他在撒谎。马一浮点点头,若无其事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。
中午,马一浮笑容可掬地邀请那个男生一起去吃饭,两人在食堂边吃边聊,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。坐在一旁的班长对此很不解,明知他撒谎却不戳穿他,反而如此“厚待”。离下午上课时间只剩下十分钟时,马一浮像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说:“你快走吧,还要去宿舍拿练字帖呢!十分钟刚好可以走一个来回。”男生涨红着脸起身,飞快地跑开,并在上课前,把字帖交给了马一浮。
课后,班长不服气地找到马一浮,说:“先生为何要纵容他撒谎,难道看不出来他字迹潦草,是现赶写出来的吗?”“我知道他在撒谎,我也是故意让他现写出来的。”马一浮笑了笑,认真地说:“我故意给他留下十分钟时间,他要跑个宿舍来回,还要现写字,这绝对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。我想让他明白,撒谎比说实话费力得多。这应该比惩罚更能保全他的面子也更让他铭记。”班长听后,佩服地连连点头。这名男生知道马一浮的良苦用心后,牢记教诲,他就是后来成为马一浮得意门生的张德均。其实,生活中,撒谎往往比说实话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。面对学生撒谎,马一浮没有直接去批评,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这一点。他表面上的“纵容”却透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,而且比批评更能让人悔悟。 |